产仔单元-产仔后
在成功产仔和寄养后,您需要专注于优化喂养、饮水卫生和饮水量。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它可以促进产奶量,并确保仔猪有一个良好的开局。
每天检查仔猪,确保您能看到所有的仔猪都在走动。从7-10日龄开始,给仔猪补料。把每天的饲料分成几份进行饲喂。使仔猪对饲料保持兴趣的同时确保它们每天都能吃到足量的饲料。
经过大约四周的哺乳,仔猪就可以断奶了。需要这个时候决定母猪是否应该作为寄养母猪留在分娩单元,或转到配种单元,或者淘汰。
饲喂正在产仔和哺乳的母猪
在正在产仔和哺乳期间的母猪,需要通过适当的饲喂以满足每头母猪都有足够的能量从而成功分娩,以及在哺乳期间母猪体况量良好,从而稳定产奶。同样重要的是,要确保母猪在哺乳期间尽可能少的动用脂肪和肌肉储备,因为过多动用脂肪和肌肉储备会对下一个生产周期产生负面影响。
以下有关饲喂策略的建议将帮助您实现产仔目标。
母猪进入分娩单元到产仔
- 我们建议从进入分娩单元开始至产仔的前一到两天的这段时间,每天提供稳定的饲料量为3.4千克
- 从产仔前1-2天到分娩前,每天饲料供给量为2.9千克
- 我们建议一天至少饲喂三次,每次间隔八到十小时,这样母猪就有足够的能量产仔,频繁的喂养也会缩短产仔的时间。
产仔后单独调整饲料供给
日常饲喂:
- 喂料前清空所有料槽
- 喂料时应检查母猪站立和采食
- 母猪应在喂料后30分钟内吃完。每天至少检查一次,但始终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检查
- 如果母猪吃不完饲料,调整饲喂量或“跳料”
- 母猪吃完后,清空所有料槽,确保所有母猪都能喝到干净的水
每天调节饲喂量
哺乳期的第1-10天,每天增加0.4千克的饲料,此后的每天增加0.2千克的饲料。饲喂量的调节需同一个人,每天调节饲喂量需在固定时间完成,该时间可以是喂料完成后,清洗槽之前。
每天饲喂次数:
- 我们建议每天喂母猪三到四次
- 饲喂的时间段可以是:
- 上午6点到8点
- 中午1点到12点
- 下午3点到6点
- 及/或晚上7点到9点
根据平均体况评分调节母猪的饲料曲线
在哺乳期的第一周,每天应逐渐增加0.2–0.4千克饲料
限制母猪采食至10-14天
在哺乳第7天的目标采食量为4.7-6.0千克,在哺乳第16-18天达到采食量。
产仔后天数 | 最小饲料供给量 (千克/每天)1,2 |
目标饲料供给量 (千克/每天)1,2 |
---|---|---|
0 | 2.9 | 2.9 |
2 | 3.3 | 3.7 |
7 | 4.7 | 6.0 |
14 | 7.0 | 8.5 |
16 | 7.5 | 9.0 |
18 | 8.0 | 9.0 |
21 | 8.0 | 9.0 |
28 | 8.0 | 9.0 |
35 | 8.0 | 9.0 |
28天总饲料供给量 | 194 | 226 |
1 1以饲喂曲线为指导,每头母猪分别调整饲喂。建议每日纠正粥料饲喂量,对于产仔量大、食欲好的母猪,在哺乳早期,建议额外增加8-10%的饲料供给。从第10-14天起,每天增加2-4%喂食量是比较合适的。母猪在哺乳期使用干饲料时,也可以使用完全相同的建议。
2 2饲喂曲线基于每公斤饲料含量能量为9.8 MJ NE/13.0 MJ NE/1,06 EW/哺乳料,每千克饲料中含有8.3 克SID赖氨酸,相当于每公斤饲料中含9.4克总赖氨酸。
哺乳期母猪饲喂曲线
上图包括最低饲喂量和目标饲喂量
最好的母猪饲喂量应超过蓝线,表现低于平均母猪饲料量应介于蓝线和灰线之间。
最大饲喂量:
2.4–2.9千克饲料用于维持母猪基础代谢,母猪带每头仔猪需要0.47千克的饲料,从而产奶量最大化(第16天)。
一头带8只仔猪的母猪在产奶量最大化的前提下,每天只需要6.5千克的饲料,而一只带14只仔猪的母猪在产奶量最大化的前提下,每天需要9.3千克的饲料。
- 注意经产母猪体况
- 体况肥的母猪每天饲喂量可保持8千克,从而降低体况评分
- 后备母猪每天饲喂量可为8千克,除非后备母猪要带12头仔猪
- 体况中等的母猪,每天饲喂量为9千克
- 体况中等的母猪,每天饲喂量10.5千克
- 哺乳第16天应达到最大饲喂量
哺乳母猪饮水:
检查水嘴或饮水器,确保水料流速
当20%水嘴/饮水器在被使用时, 建议水流至少为每分钟4升
哺乳母猪每天需要25-35升水(取决于带仔猪的数量)
分娩单元日常工作:
- 每天检查所有产床-尤其要关注正在分娩的母猪
- 评估母猪和仔猪的行为
- 评估母猪和仔猪的健康状况
- 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,仔猪补铁以确保健康生长
- 补铁剂可口服,如糊状物或粉末,或通过注射、地板饲料或通过水线提供。
- 为了确保策略正确且有效,请采集血液样本来测试血红蛋白水平。请咨询兽医。
保育单元
断奶后,转至保育单元,在那里前5-7天很重要。
一旦仔猪断奶,母猪所给予的被动免疫仍会持续保护仔猪一段时间。但在从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过渡的过程中,仔猪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,因此保持警惕是至关重要的,这样它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局。
在进行检查时,需要尤其注意7千克以下的小猪。为了程序的简便化,需要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仔猪,其程序是根据最小猪的需求来制定。
猪栏的准备—环境
猪圈内的环境很重要,尤其是当您想减少仔猪断奶后所面临的挑战时。对于断奶仔猪,我们推荐一种“双气候”的猪圈,其中一半的盖子盖住,而另一半是开着的,以满足不同需求。
刚刚断奶的仔猪猪栏内,平均温度应在28-30°C左右。平均温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的重量。
重量 (千克) | 覆盖区域温度(°C) | 覆盖区域地面温度(°C) | 开放区域室温(°C) |
---|---|---|---|
5.5 | 31-32 | 32 | 25-26 |
6.0 | 30-31 | 32 | 24 |
7.0 | 29-30 | 32 | 24 |
8.5 | 28-29 | 32 | 23 |
11.0 | 27-28 | 32 | 22 |
14.0 | 26-27 | 32 | 21 |
有必要使用一些工具来帮助优化猪栏覆盖区域的温度,使其保持在一个理想的状态。您可以使用窗帘或板来部分盖住覆盖区域入口。这可以减少覆盖区域的热损失,减少通风,并使垫料位置正确。
观察猪休息时的行为很重要,通过观察可优化猪栏内的温度和环境。如果猪都在保温盖下,则说明温度太低。反之,如果主要在开放区域休息,或者保温盖区域十分脏或者根本不使用保温盖区域,那表明温度太高。
饲喂——从母乳到固体饲料的转变
仔猪断奶过程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从母乳向固体饲料的过渡。关注饲喂方式可以帮助您降低断奶后腹泻风险。
断奶后的头几天,仔猪需要不停的进食,这样可使其稳定的摄入营养。在断奶后的第一到三天内,需要刺激仔猪对食物产生兴趣,其原因是通过刺激饲料摄入,进而维持肠道活动,最终降低断奶后腹泻的风险。
可从仔猪出生后7-10天开始,每天两次喂少量的仔猪饲料,从而刺激其对饲料的兴趣。增加哺乳期间仔猪教槽料的饲喂次数,目标是在断奶期前后每天喂养四到五次。
除了让仔猪对饲料感兴趣且刺激其摄入饲料外,仔猪还学习了断奶后的饲喂规律,这对断奶很有帮助的。
用“教槽料”与水混合后的粥料饲喂仔猪是刺激饲料摄入的另一种方法。粥料有助于仔猪从母乳顺利过渡到饲料。断奶后的前五到七天使用该种饲料。
粥料在农场配制:
- 将五份水、一份奶和两份教槽料混合在一起
- 每10头猪饲喂入1升粥料
- 猪必须在20至30分钟内清空料槽。
- 每天至少给猪喂四次粥料,少量多次
当您使用粥料时,卫生是非常重要,因为细菌很容易在粥料中繁殖。我们建议每次喂食后都要冲洗干净,并在料槽中留一些水。这些水可作为额外的饮用水。
断奶后,水的摄入是帮助仔猪进食的另一种重要方式,提供充足的纯净饮用水。我们建议每个猪栏至少安装两个水嘴,水嘴越多越好。将水嘴尽可能的靠近料筒,以确保使用正确和提高饲料摄入量。建议的最小的流速为0.5至1升/分钟。
断奶单元日常工作
每天至少检查所有动物一次,最好是两次,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- 健康—是否有任何仔猪或环境有疾病的迹象?
- 倦怠的猪
- 水槽和水嘴——检查并保持干净
从分娩单元成功过渡到保育单元是成功提高猪生产率的关键。保育单元是后续生产单元的基础。
附录1建议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氨基酸比例
30-65 千克后备母猪 | 30-105千克后备母猪 | 65-105千克后备母猪 | 大于105千克后备母猪 | 交配单元 | 妊娠母猪 | 哺乳母猪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内容 | |||||||
能量浓度
MJ NE/ MJ ME/ EW per kg. |
9.7/
12.6/ 1.06 |
9.5/
12.5/ 1.05 |
9.5/
12.5/ 1.05 |
9.5/
12.5/ 1.05 |
9.8/
13.0/ 1,06 |
||
SID赖氨酸克/千克 | 6.9 | 6.2 | 5.8 | 4.1 | 8.3 | ||
红血球 克/千克 | 8.3 | 7.3 | 6.9 | 5.1 | 9.4 | ||
氨基酸相对赖氨酸的比例 | |||||||
赖氨酸 | 100% | 100% | 100% | 100% | |||
蛋氨酸 | 30% | 32% | 40% | 31% | |||
蛋氨酸+半胱氨酸 | 61% | 64% | 80% | 58% | |||
苏氨酸 | 67% | 66% | 75% | 65% | |||
色氨酸 | 20% | 20% | 25% | 20% | |||
异亮氨酸 | 53% | 60% | 75% | 56% | |||
亮氨酸 | 100% | 116% | 65% | 108% | |||
组氨酸 | 32% | 40% | 30% | 36% | |||
苯丙氨酸 | 54% | 60% | 48% | 55% | |||
苯丙氨酸+酪氨酸 | 100% | 116% | 90% | 113% | |||
缬氨酸 | 67% | 76% | 88% | 69% |